为夯实人才培养“新基建”,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让广大教师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创新,让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水平高起来,教师教学能力强起来,并积极备战第二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我校积极开展了系列“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专家进校培训活动。
在“超星”公司的积极协助下,自2021年1月至5月,我校先后邀请了云南农业大学刘雅婷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方娇丽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刘学莘副教授等一流课程建设的专家,到我校进行了三场高水平的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指导和培训。三位专家全面系统、深入浅出、耐心细致地为我校教师解读了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方向、政策、措施、规划,同时,作为走在一流课程建设前沿的先行者,专家们将自己的课程申报和建设经验无私地给我校教师进行了传授和分享,为我校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培训一:建设国家一流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刘雅婷教授,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云南省第一届教育督导评估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昆明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级一流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微生物学》(双语)负责人。
1月16日,刘雅婷教授以“建设国家一流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以《微生物学》(双语)课程为例”为题,为我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刘教授详细解读了2020年第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立项的基本情况、国家一流课程的认定标准;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应把握好的三个关键在于: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流畅的线上线下衔接、完善的一体化教学管评;线下一流课程应把握好的三个关键在于:有效的教学内容重塑、充分的教学活动创新、多手段打破传统课堂,并且不应当将线下一流课程理解为精品课程的翻版。
刘教授还分享了自己主持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微生物学》(双语)申报及建设的经验:“两性一度”要落实在教学模式中,课程要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要实现向“学生学习中心”、“主动学习”“能力为本”的转变,要凝练和突显课程特色,体现有真情、悟真谛,能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元素。
培训二:以思政为导向的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
方娇丽教授,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优秀教材主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
4月9日,方娇丽教授以“以思政为导向的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为题,为我校教师进行培训。方教授详细解读了国家一流课程申报的概况,将国家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目标,课程类型及其定位,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建设情况及后续的建设空间,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特点及推荐条件、方式与渠道,进行了条理明晰的讲解。
方教授重点分析了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两类课程的申报情况,厘清了两种一流课程类型的区别与特点,指出了两类课程共性和不同的基本条件和课程改革要素,并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课程申报材料准备关键环节进行了指要性的分享。方教授的培训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培训三:一流课程申报与评审
刘学莘,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名师、“金山学者”领军教学人才、福建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师、项目组组长,获得FDW引导员资质认证。近年来,主持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曾获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近年来,先后受邀在全国100余所高校开展教师思政育人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讲座、工作坊等百余场,深受广大高校同行认可。
5月10日上午,刘教授对16门校级一流课程进行了一对一的诊断式辅导,对申报课程中突出反映出来的,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不明,课程特色的挖掘不够,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在课程申报中体现不清等问题,进行耐心细致指导。
下午,刘教授以“一流课程申报与评审——新政策、新形式与最新建设案例”为题,为我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刘老师深度解读了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新文件、新政策,突出地强调了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和总趋势,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教学与学用师生全覆盖,逐步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改革。
刘教授的解读让参训教师更加明白,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不仅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不可回避的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和新课题,否则,学校发展会受阻,教师自身的事业前景也会越来越被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每一个教师首先改革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程,使之成为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的创新课堂和创新课程,学校的发展才能更好。刘教授下午的培训,施红星副校长全程参与,认真听取了刘学莘老师的讲解。
通过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系列专家培训,我校教师深受启发,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金课建设新理念,在培训中得到了形象具体的解读。“一流课程”、“金课”这些仿佛高大上的、抽象的、只有专家或者精英才能做的东西,成为了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教师的生动的教学改革路径。培训专家们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指导切中问题、案例生动丰富。在专家们的启发下,我校参与培训的教师原先对一流课程的模糊概念,变得可见、可行、可操作了,许多老师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积累,也能够被统领在一流课程的建设的一砖一瓦中了,改革课堂教学的信心更足了。
开展完以上三场培训后,第二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申报在即,学校又邀请到了西南林学院沈华杰博士,将于5月16日到校,开展第四次培训。今后一段时间内,一流课程建设将成为学校主要的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将会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不断加强这项工作。
撰稿:沈立薪
审稿:彭燕梅
编辑:邵建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