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3月起,楚雄师范学院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进入实施深化阶段。驻点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为沧源县的孩子们带来了高质量的美育教育,而他们也在与孩子们共处中得到了锻炼,为今后正式走上教师岗位打下了基础。
“苗苗老师……苗苗老师……又见到你啦”新的学期,施苗苗又来到熟悉的沧源县勐来中心校,学生们争先向她们问好。
第二次来到这所学校帮扶,施苗苗面对学生更显得游刃有余,也多了些思考。在课后服务的教学过程中,有位学生让施苗苗印象深刻。“他总是想法很多,但是不知道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来。”施苗苗耐心引导,用自己的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尝试。“渐渐的,他越来越自信,会把作品拿给我猜他要表达什么,我猜对了,他笑得好大声。”在施苗苗看来,美育带来的不光是审美和绘画能力的提升,更是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结合。
艺体赋能,向美而行。在民族小学帮扶的王鑫敏在完成帮扶学校美术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建设、兴趣小组、课后服务等工作,建设艺术长廊、设置主题展板等进行美育浸润,实现了校园处处有美育,打造了“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的乡村美育浸润范式。同时,依托帮扶学校文化高地,加强了美育平台建设。大力推广文明班级创建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追求美、在活动中感受美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发展兴趣爱好,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校形成了美育实践活动品牌。
“再一次参加浸润计划,让我有种不一样的感受,想融入更多当地的文化特色到教学中。”勐董中学帮扶的周进美,同样是第二次到沧源县帮扶。她在积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各项艺术特长,建立兴趣小组的同时,不仅根据驻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协助完善兴趣小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还积极组织学生围绕“爱国”“科幻”等多个主题开展创作活动,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同时,注重培育“一县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一生一专长”的特点,在指导过程中侧重挖掘引导并传承优秀少数民族艺术。
“作为一个老师,将来对自己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特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书法专业学生李彤对于这段实习经历最大的感悟就是要有“爱心”和“因材施教”。
“驻点学校的师生们对我们的实习生都特别好、特别关照,实习生们已经很好地融入到驻点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中,在这里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能力,教学方面也在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美艺学院老师李楠是带队老师,从实习生们给她反馈的信息中,她发现在沧源的这段时间让实习生们成长了不少。
供稿:美艺学院
审核:王建华
编辑:袁双云